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今秋开学起,中小学将独立开设劳动课程。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近40年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经历了怎么样的变迁史,一起来看看。
每周一节专门的劳动课
做衣架、编扫帚、挑沙子 学习生活技能
开展劳动教育、独立设置劳动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并不陌生。多年前,劳动课也曾经米乐m6作为专门的必修课来开设。
渝中区的李女士米乐m6作为一名80后,对学生时代的劳动课记忆犹新。她记得,小学时每周都有一节劳动课,老师带着同学们做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她最难忘的是一堂课上老师教同学们做衣架,学完之后回家找铁丝制作出各种形状的衣架。“当时还要做风筝、毽子、扫帚,特别有意思,从劳动课上学会了不少手艺。”
南岸区的张燕是四川达州人,今年46岁。“我们小学就开设了劳动课,学剪纸、去操场打扫卫生,捡旧报纸玻璃瓶牙膏皮去卖,开学还要捡碳渣交给学校,”一回忆起求学时期的劳动课,张燕滔滔不绝。之所以对剪纸印象深刻,是因为从劳动课上学会了剪纸后,她回家后就很得意地剪给爸爸妈妈看。因为学校当时是碳渣土操场,灰尘非常大,因此打扫操场便成了劳动课的主要内容。
而对于70后熊先生来说,当年的劳动课是实实在在的劳动锻炼,还是一门力气活儿。熊先生是巫山大昌镇人,他说,当时的办学条件比较差,学校修操场、教室的水泥河沙等,都是同学们利用劳动课从河边一担一担挑回学校的,“劳动课是我们当时的一门必修课,人人都要参加劳动,爱劳动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制作木工艺品、种植油菜花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如今孩子们的劳动课是怎样的呢?2018年10月,重庆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各学校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用口袋叠衣法整理衣柜、制作漂亮的木工艺品、独自出门买菜、用洗衣机洗衣服……这周,重庆市人民小学的老师们整理学校的“劳动盟主”系统,发现孩子们又掌握了许多新的劳动技能。
人民小学劳动教育历史悠久,从1945年建校起,学校就专门开设了劳动课。针对城市学生劳动能力较弱、劳动意识淡薄、缺少劳动实践机会,2018年起,学校开始了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2019年以来,人民小学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学校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每节都要安排实践环节,植物、农业、烹饪……各个类型的劳动实践都被纳入其中,同学们从中学会了各种劳动技能。
为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将家校连接起来,学校还编写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要求孩子一学年下来至少掌握2项生活技能,并研发了一款劳动教育小程序——“劳动萌主”系统,对孩子们进行劳动过程性评价。
“学校将劳动教育从单纯的课堂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说。
前不久,两江新区童心青禾小学开展了“油菜花开百鸟鸣”融合课程。按照课程安排,学校将按照油菜花生长自然时序,通过班级先导课、年级推进课、校级展示课有序开展课程。而学生们将参与校园油菜花种植、收割、榨油、制作产品全过程。
童心青禾小学在建校之初,就保存了校园里原生态的野花野草,并将校园内的20亩空地改造成学生实践园地,按照不同季节,种植了五谷杂粮和各种瓜果蔬菜,这些都成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们在农业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种植,体验劳作和收获的乐趣。在秋季学期开学之际,学校还在校园内的田间地头实地开展“节约粮食、粒粒皆辛苦”主题活动,师生一起收稻谷、打谷子,在别样的“开学第一课”上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对于孩子们而言,劳动教育不只在“田间地头”,更融入了日常学习和生活。秦波说,劳动教育并非仅仅培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实践指向习惯、意识、责任感。学校也会通过日常考察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并将劳动素养考核纳入学校特色的评价体系,米乐m6作为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综合素养。
专家:学校要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方案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根据课程设置安排,劳动米乐m6作为12门国家课程之一,单独被列入科目设置中,将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方案为什么会独立设置劳动课?学校要如何落实新课程方案,进一步开展好劳动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崇尚劳动的健康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因此需要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开好劳动教育课,并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建设。
对于有一些人质疑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何还要求学生进行体力劳动,认为学习是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熊丙奇认为,这是对劳动教育价值的错误理解,开展劳动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消除劳动尊卑意识。这种意识对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在过去的教育中,有的学校给学生的教育是崇尚学历,漠视劳动,看不起技能人才,这会影响到学生对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认同感。
“劳动教育不是纸上谈兵,需要的是动手实践,重视学生的教育体验。”熊丙奇表示,因此需要科学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同时,每所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只有建立这样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而根据课程体系的需要,就要建设与之对应的专任教师队伍,并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教师。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40年变迁史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其实,劳动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实施渠道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并辅之以课外劳动、与有关学科教学的结合。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来看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40年变迁史。
第一阶段:劳动技术全新亮相,小学四五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
1981年3月,《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颁布,规定:一、二、三年级学生可在课外时间,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小学四、五年级开设劳动课,每周1课时;另外,每周劳动1小时,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简易劳动。
第二阶段:劳动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板块,中小学校建起劳动基地。
1985年国家教委组成后,明确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提出把“劳”字与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了确保中小学上好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到1990年底,多数中小学校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生产劳动基地,全国共计有学农基地45.2万个,工厂7.7万个,第三产业9万个。
第三阶段:取消独立设置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劳动课趋向地方特色化。
1994年7月,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国家教委印发文件规定:小学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劳动课,每周1课时;初中各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每周2课时;高中各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每学年4周。到2000年1月,教育部在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取消了必修课中劳动技术课的单独设置,改设了包括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劳动教育课程自1955年单独设置以来第一次被取消。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米乐m6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同时,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许多地方的中小学除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外,还专门开设了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劳动课或劳动技术课。
第四阶段:劳动教育纳入相关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
教育部于2015年7月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作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还要在课外校外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