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实现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会议特别强调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给区域教育发展做出了新的目标定位、战略部署和任务统筹。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推动区域发展时,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来规划设计高质量的区域教育体系。这里有三个关键要素,值得关注。第一是高质量发展要求,第二是体系化发展机制,第三是内生力发展手段。无论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还是深入到教育内部,特别是学校这一教育的基本单元,都可以应用这三个关键要素来对标设计,系统构建,整体推进,有效实施。

1.对标高质量发展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总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区域教育发展亦不例外。当前还要关注一个国家层面和教育事业的重要判断,这是基于教育各方面改革发展创新的伟大实践而得出的形势判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之后,已经开始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也有关于总体布局的一些思考。比如,2019年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批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上下功夫,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基础教育。同时,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可以视为对“高质量发展”教育的一种解读。孙春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基础教育各环节,在巩固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科学教学理念、补齐基础短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出发,擘画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米乐m6作为重要任务,细化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督导,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尽管高质量教育需要思考目标定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甚至保障供给条件,但关键在于,必须从高质量的育人实践出发来予以考虑。育人是教育特别是学校这一教育基本单元的天职本分所在。以育人工米乐m6作为核心主题,规划、设计整个教育体系,是关于区域教育规划方法论的重要方面。关于“育人”,有三个重要提法:一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米乐m6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育人”是所有教育者必须铭记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一线的教师,管理人员,行政部门甚至是党委政府,在安排整个教育工作时,必须要牢记使命初心,坚守本分本职。

针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养和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以下9个方面要求:一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三是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四是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五是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六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七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八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九是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以上九个方面,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全面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德育有4条,并被摆在首要位置,智育2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各1条。已在近两年多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充分吸收和得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又进一步的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毋庸置疑,必须把立德树人米乐m6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制定:十四五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快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具体而言,要从体系建设、保障机制、基础性工作出发,营造一个更加浓郁、融洽的育人环境、育人生态,务必要花大力气,做足一些文章。

2.构建完善区域教育体系和学校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出:当今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急需破解的难题相互交织、盘根错节,牵涉到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认为,增强教育改革“三性”,其重要抓手就是构建教育体系,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全新努力方向和目标任务。

所谓教育体系,是指教育大系统中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这些要素包括教育结构、经费筹措、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师资培训、课程教材、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教育评价,还包括社会的支持、家长参与等。如何将诸多的要素,不仅包括教育内部的要素,同时还考虑到支持保障这些交易要素得以运行的教育外部要素和社会要素组合起来,是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应该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2020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6次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这给“十四五”规划区域整个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构建区域教育体系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因素:

第一是全域。
教育问题在区域层面,不仅仅包含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也要覆盖到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教育,甚至各种学习成果。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同时要考虑到线下实体教育和线上的网络教育等形式,实现教育规划全域覆盖。

第二是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于教育现代化的两个定义:一个是从要素的角度提出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六方面。第二个定义是针对具体的表现,现代化指的是在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四个方面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区域教育发展当中,按照此顺序“普及”任务仍是现代化的第一目标任务。例如,2020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90%,那么“十四五”就需要在普及的速度、规模、时间节点以及路线图上做好更加合理更高水平的规划。

第三是科学。包含四个要求:

一是要尊重规律,既包含宏观的教育发展规律,也包含微观的教学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区域教育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尊重规律是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

二是立足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现有的资源条件,也要考虑发展的潜质潜能。当然还要注意到目前已积累的优势资源有哪些,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三是结合实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

四是擘画远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不仅给“十四五”规划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些建议,同时也考虑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在区域教育发展层面,需要用更高更宽广的视野规划教育。
具体到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育人体系。学校育人体系由三大系统构成:理念系统、行动系统和评估系统,将学校当中诸多的要素资源,通过三大系统进行勾勒和划分,进行整体的建构。特别是在学校的行动系统方面,需要考虑学校的办学体系,从结构层面做一些规划的设计和优化。同时还要考虑客户体系如何进行运作。所以要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当然还要努力的去构建和形成学校独有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在育人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把办学体系的建设、学校制度的推进以及教育模式的探究和创新,米乐m6作为我们重点内容。在具体推进时,可以采取五子登科式的做法:立根子、定调子、搭架子、探路子、晾牌子,推动解决学校育人体系的整体建构问题。再往下位看,学校育人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3.激发学校办学的内生力
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困难和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对于办学自主权予以特别的关照。在教育教学的自主权,人事工作自治权、经费使用自治权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一构建五自主”“一参与四自主”“一优先三自主”全面且接地气的政策措施。

扩大和落实办学自主权是激发办学内生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理论上说,只要认真落实办学自主权,或者以落实办学自主权米乐m6作为手段路径,便可激发我们的整个办学活力。然而,关于办学活力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办学自主权的问题,应该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校长的领导力、学校治理结构的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执行力、学校创新、学校评价等,都会对学校的发展及办学育人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这方面仍需花大功夫,不断的进行探索创新研究。同时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也要积极推进。

研究发现:目前学校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也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激发。比如缺乏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支撑,隔离学校历史;缺乏文化传承,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碎片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缺少必要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显得无序、缺招。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遭遇“首脑障碍”,动力不足,活力不够。这些都是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创新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活力的激发,虽然需要外部条件保障,但是更多需要从内生的角度来做一些思考。激发学校内生力的路径涉及到态度(包括教育情怀、教育理想、教育信仰、教育理念)、能力(包括战略思维、制度设计、发展规划、执行能力)、方式(包括改进、优化、创新、建构)、契机(包括形势、政策、资源、机遇)4个维度。围绕这些大方面,我们的眼睛更多地要朝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更多的是在思想、理念、学校体系建构、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层面做一些梳理设计。但是,激发内生力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要把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内生发展的框架里,米乐m6作为激发学校内生力的重要的内容。

(文章根据陈如平在“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分论坛上的讲话整理,作者陈如平,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5407923

邮件:brand@prwljy.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Sitemap